您现在的位置: 白背叶根 > 白背叶根鉴别 > 正文 > 正文

杜甫为什么说无边落木萧萧下,而不说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4/10 17:30:57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无边落木萧萧下”出自杜甫《登高》。唐诗是我国诗词巅峰,《登高》为七律第一,冠绝古今!杜诗意境斐然,炼字用字,超乎常人。诗中登高远眺、秋景衰飒,穷困潦倒、年老多病的描摹,让人沉痛而不忍卒读。要了解其中之一,则需掌握全诗,方能知其全貌与究竟。《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如何作“七律之冠”-《登高》《登高》是杜甫晚年作的一首七律,杜甫是诗圣,写的也是诗史。《登高》作于年,当时杜甫在夔州,即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到成都,入严武幕府,严武病逝后,杜甫失去了依靠,离开已经营五六年的杜甫草堂,买舟南下到夔门,后到夔州。这时杜甫病魔缠身,幸当地都督照顾,他才在夔州呆了3年,而这3年里他依旧困顿不堪,身体也非常不好,他作《登高》时是55岁。他心里很清楚,他回不了河南老家,一想到年老都无法回归故园,而且年纪老大理想与朝廷渐行渐远,他心里就一直放不下这段心思。再加上身体多病,在这样一种残破飘零、理想难达、壮志未酬的光景,以及末路的心境里,他还能写出有诗意的诗,他的诗还能浑成吗?这对杜甫来说是一种挑战,毕竟一个人内心寥落了,没有了诗意与诗境,他怎么能写出好诗呢?所以这就是他和李白最伟大的地方了。李白穷途末路了,还能写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佳句等。杜甫末路了,仍能写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伟气势,气韵壮大,意境万千。为什么这样呢?或许是盛唐给过李白和杜甫以希望,就像一股生命的灵气一样支撑着他们。有名人这样形容,时运虽倒,但人生不倒!所以杜甫晚年即便窘困不堪、内境寥落,但仍写出悲壮的诗,悲不压壮,以壮为主调。因此《登高》被誉“古今七律第一”,让人豁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说了诗的背景及概意,我们来看诗详情。中国历来有九九重阳节登高习俗,以登高望远来怀念亲人,古代文人如杜甫这样的自然不例外。但杜甫这天登高,但见秋景衰飒零落、江边空旷寂寥,联想起自己身世飘萍、年老多病,又流寓他乡,更增添了强烈的悲秋、悲哀之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天高风急、猿声凄悲,江上水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杜甫用秋风、猿声、沙洲、水鸟表现出秋之衰飒。身处长江三峡,迎面吹来凄冷急迫的秋风,猿猴凄厉之声传来,再看那急风中盘旋的水鸟,登高思念亲人的日子有这样的境况,让人怎能平复?杜甫以近景起兴,把秋之萧瑟揭示得淋漓尽致、十分悲凉。这与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中“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异曲同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非常有名,流芳千古!很多人最初接触《登高》也是因为它,句中意境、悲壮悲凉,让人噙泪。同时也描摹出了夔州秋天的特征。而杜甫仰望茫无边际、滚滚而来的江水,百感交集,不难看出,杜甫在写景同时,更深沉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颈联两句语言精炼,句中对偶,堪称精妙!“无边”与“不尽”相对,数量之多、速度之疾,使“萧萧下”与“滚滚来”更加形象。让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伏,更在无意中传达了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沧桑感。就像孔圣人所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人感慨的是,世间估计难再有人把落叶之声比作拟声词“萧萧”,杜甫是第一人也是最后一人吧。为何用“落木”而不用“落叶”?以上这些都是对中心关键词“落木”及“长江”修饰。“落木”就是指树叶,但杜甫为什么不直接用“落叶”而用“落木”呢?我认为是出于一种意境、气象的渲染,“落木”和“落叶”虽意思一样,平仄一样(木和叶同是入声,为仄),但意韵和气象云泥之别。落木重“下”,厚重浑朴,颇有力度,用于秋则有悲壮之感,而此句明显壮压过悲。落叶重“飘”,轻灵佻脱,飘逸漫舞,用于秋有精美之感。这样看来,两者意境及感觉截然不同,而杜甫这天登高悲秋,慨己之境,用“落木”二字则更能体现自己当时的境况及心境,更为贴切。当然,不是说“落木”比“落叶”好,只是在不同境况及心境之下,用更贴切的词更能表达自己,杜甫本就是用字炼字高手,这方面自不逊。刚我们提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悲壮,但悲不压壮,以壮为主。杜甫虽晚年多病、身寓他乡,却仍能写出壮诗来。这就是唐诗之气象,同时也是杜甫伟大之处,虽时运不济,但人生不倒,理想不倒,这是我们后世对这两句诗所生发出的一种人生感慨。而这种气象、气概或悲壮,用“落木”更给人以厚重、凝悲及聚壮之感,用“落叶”则有一种轻灵飘舞的平淡之感,难以凸显诗之气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讲过“气象”,气象即境界,意境阔大、场面雄壮。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这种境界。其二,也是个人浅见,杜甫之所以用“落木”,是有一点小区别的,就是落叶在随急风落下时,连叶柄都一起落下,故称“落木”。毕竟在秋冬之际,北风呼号,疾风劲吹,树上的枯叶已落得差不多了,甚至连树上的叶柄也禁不住狂吹而落下了,说明秋风之猛烈。而这一细节,被登夔州白帝城高台的杜甫看到,因而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说明诗圣杜甫用词之准确,一句一字都那么精炼、考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切景皆情语,《登高》前四句写的是秋景,但这些都不是单纯写景,杜甫由景及人、自伤身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前面提到杜甫写《登高》时55岁,而在3年以后他就去世了。他写诗时已然得了很多病,比如糖尿病、肺病、风湿病等,可谓病魔缠身。在多年前,医疗水平有限,杜甫身患多处病痛,身体状况很糟糕,也是很难治愈,难以想象杜甫平常要经受多大的病痛折磨。还有当时杜甫的很多朋友都纷纷去世,年李白去世,年储光羲去世,年郑虔和苏源明去世,年高适和严武去世。而杜甫写《登高》是年。他们都是杜甫很要好的朋友、诗坛同道,他们的离世对杜甫冲击不小,对他打击非常大,所以杜甫在夔州写此诗时更能说明当时的心境。艰难困苦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面对萧索的秋色,杜甫慨叹自己身世飘零,在年老多病时重阳节这天,杜甫独自登上了白帝城外的高台,此情此景,抑制不住悲从中来。杜甫还深为自己鬓发斑白而憾恨不已,在困顿潦倒生病之后,为护病而断饮、停酒伤怀,因而说“艰难困苦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后四句中“万里”与“百年”相对,极言杜甫羁旅愁与孤独感的“多”与“急”,就像落叶与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常作客”表明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漂泊无定的生涯,漂泊的游子每到重阳日难免会生发出作客思乡的乡愁,杜甫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不难看出杜甫憾恨“故园难返”。而关于杜甫死因有很多种,如病死、溺死,暴饮暴食过度而死,郭沫若提出过食物中毒而死,等等。不管哪种说法,都让我们对杜甫感到无限的悲痛,一代诗圣晚年困顿、潦倒多病,故园难返,而且无法确定杜甫去世时是否回到河南老家。写在最后总之,杜甫的《登高》,可谓写满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意境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把暮年的感叹与无奈彰显得得淋漓尽致。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看似无对,但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如此炼字用字,古今难有。杜甫是诗圣,写的是诗史,沉郁顿挫,力透纸背,即便晚年心境寥落、困顿寥落、却仍能写出气势宏伟、悲不压壮的好诗,确实非常伟大!(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beiyegena.com/bbygjb/14814.html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白背叶根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1025465号-8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