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官看巾帽整,妾映点状成。”隋代无名氏菱花镜铭文。诗文漫读:在太阳底下菱花盛开,如同在池水里看见满月初升。官人看看你衣帽的齐整,都是我替你照镜打理而成。初衣解诗,在古代,凡镜子必称菱花。尤其是唐代的多瓣形的镜子,我在想为什么不叫莲花呢?因为那花瓣的形状和莲花更为相似。其实这种多瓣的镜子,装饰效果倒是挺好的,只是看起来太繁复,但人们同时也把圆形的镜子叫做菱花镜。或者是从前镜子是铜做的,既然要在背后安镜扭,好支撑固定镜子,那么背后的装饰铭文一定不可少,总是费了工的。但菱花本来就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花朵,至少在中国古典的诗词里菱花的地位哪里有莲花高?何况许多背面的铭文和花朵,未必是用的菱花,可以看见许多缠枝花,为什么形容镜子时都用菱花镜?用莲花岂不更为大气?红楼梦说“菱花空照雪嘶嘶”,不过就已经是清朝了。既然千百年来镜子都叫菱花镜,用菱花代指镜子也行。我曾经以为,用“菱花”叫镜子是因为镜子光洁有秋天湖水的凉意。但是上至诗经,今也寻不到菱花和镜子结缘的真正出处。南北朝的文学家庾信写了一篇镜赋“临水则池中月满,照日则壁上菱生”,大约最初的地方就在这里吧。要是他写“照日则壁上莲生,或者壁上荷生,”也许古代的镜子都叫莲花镜或者荷花镜。那荷花的圆叶子岂不更像镜子?所以我常常感叹写得好不如写得早。设若我若为庾信,定要将镜子重新命名!实际上这是一个古代青铜做镜子的工艺。在我们国家以汉朝的镜子出土数量最多。这是因为同在人民生活中广泛地使用。将铜兑上一定比例的合金材料,不仅可以使铜的坚韧度可以提升,而且打磨的光亮度,也会变得非常可人。用铜来做镜子。成为了人们日常的所需。铜镜子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放久了容易氧化,于是打磨镜子也成了一门手艺。在打磨的过程中和客人的需要中,诞生了一种中间略凸的镜子,可以照见更广泛的范围,但前提肯定是不能失真,就是带一点点的凸,反而使镜子更加的端庄柔美。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不就是使用人,要不就是制作者,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将这种镜子对在日光下,镜子背后的铭文镜扭或者图案,会随着镜面一起投射到墙上。而由于太阳角度的不同,投射到墙上的镜子,通常不会是圆形的,而里面若隐若现的图案线条,将这一朵开在墙上的白色的花,显得分外朦胧美丽,仿佛是池塘里的白菱花,小巧可爱。于是镜子的技艺,越发的提升,在背后铭刻许多美丽的铭文,以及图案。当投射射在墙上的时候,仿佛明月里的小阴影,有仿佛画花时的暗影,因为墙上镜子这种略不规则的形状不类似于圆形跟类似于菱形,美丽的菱花镜就这么诞生了。用当代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利用了透光的原理。这是古人当然奇异这镜子的魔幻,一面美丽的镜子,在太阳底下,竟然还有这么美丽的视觉效果。当然,能够照出菱花影的镜子,也就是一面好镜子的客观标准。女孩子或者男人买回一面镜子,先不看它的光洁度,首先在太阳底照一照,照得出菱花影的,在感觉上一定是上品。连背面都找得出来,那我们的容颜肯定在镜子里绝对是真真的。估计那卖镜子的铺子都要这样做广告,正宗菱花镜!菱花镜也就成了一种生活的必备了。在明代小说金瓶梅里,我们还分明的可以看到,有专门的磨镜工,挨家挨户的磨镜子。只是不清楚潘金莲手上的镜子,是否和汉代或者唐代的好镜子一样,磨完镜子,放在日光底照一照,看出现了菱花影子没有?不过中国的王朝历史,每几百年都会出现大型的战乱,很多工艺也就是在这些战乱中失传。后来也许菱花镜再也照不见菱花了,那我们通常把镜子叫做菱花镜。我有时候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玻璃镜是否可以照出菱花来呢?想一想那些古代的女孩子,生活也不是太乏味,太阳好的时候,女孩子们拿着镜子,去比照菱花,古典菱花镜,美女照镜,还有另外的一种照法,照太阳!仿佛我们小时候用手电筒互相比对光点的远景大小。每天早上看镜子,也会心生喜悦吧。“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官看巾帽整,妾映点状成。”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beiyegena.com/bbygjb/1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