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
《文化新地标!夷陵欧阳修文化广场,你可曾打卡?》说到欧阳修在夷陵当县令时
最喜欢三棵树
是哪三棵树呢?
小编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从大量文史资料中
追溯到一些线索和佐证
今天咱们就来揭秘
黄杨树
图源百度百科
黄杨树是黄杨科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秦岭以南长江中下游各地,多生于溪谷湿润之地。枝叶茂密,叶光亮、常青,是常用的观叶树种。
在夷陵欧阳修文化广场的故事雕塑群中,有一个雕塑名曰:“赋黄杨树子”,背后就藏着一段佳话,诉说着欧阳修初来乍到夷陵,便喜欢上这种树。
景祐三年(年),刚三十出头的欧阳修,任馆阁校勘还不满两年时间,因替被贬的范仲淹鸣不平,自己也被贬峡州(今湖北宜昌夷陵)任县令。当年欧阳修携家人乘舟在抵达夷陵途中,发现夷陵江岸山谷有很多黄杨树。觉得此树郁郁葱葱,生气勃勃,十分可爱。又感叹它们生于荒僻、粗朴无华,既得不到文人雅士的爱赏,也不为樵夫野老珍惜。欧阳修触景生情,念及自身遭遇,慨叹黄杨命运,由树及己,又由己思树,写下了这篇咏物小赋《黄杨树子赋》。
他在开篇写道:“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僻,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甚惜,作小赋以歌之。”
文中还大赞此树:“落落非松,亭亭似柏”“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不仅生动描绘了黄杨的品格形象和坚毅精神,且融注了作者本人理想抱负和思想情感。此赋,无疑就是欧阳修最爱黄杨树的有力佐证,也是欧阳修早期辞赋中的佳作。
红梨花树
红梨花树是类似蔷薇、海棠的乔木树种,树干高,枝叶繁茂,初夏时节绽放殷红殷红的花朵,十分美丽。
据史料记载,唐末宋初,在夷陵县署厅事院的东隅,有一片红梨花树,每到花期,观赏的人很多。到景祐四年,欧阳修到夷陵任县令时期,因为前期的战乱,这片红梨花树屡遭破坏,剩下不多,虽仍有妩媚艳丽的容姿,但前来观赏者寥寥无几。当时的峡州知州朱庆基喜欢红梨花树,他在树的四周垒起基石,扎了一圈竹栏杆,既保护了树木,又作为纳凉赏花的园地。一日欧阳修受朱庆基之邀到此游玩,饮酒赋诗,在树下徘徊许久,目睹繁花嫩叶,感慨万千,于是吟咏《千叶红梨花》:
红梨千叶爱者谁,白发郎官心好奇。
徘徊绕树不忍折,一日千匝看无时。
夷陵寂寞千山里,地远气偏红节异。
愁烟苦雾少芳菲,野卉蛮花斗红紫。
可怜此树生此处,高枝绝艳无人顾。
春风吹落复吹开,山鸟飞来自飞去。
根盘树老几经春,真赏今才遇使君。
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香露下闻。
从来奇物产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
犹胜张骞为汉使,辛勤西域徙榴花。
欧阳修叹息红梨花树生长在深山穷沟里,再娇艳也“无人顾”,经过保护移植,才被人重视。同时赞美生于深山,甘于寂寞的千叶红梨花,胜于张骞出使西域辛辛苦苦带回培植的石榴花。字里行间,也折射出他被贬的心境。
“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香露下闻”尽显风流雅致,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名句,将红梨花树前面的厅堂,取名“绛雪堂”。宋代以后,绛雪堂经历多次兵火,一毁再毁,但也不断重建,清代县令还特地补种了欧阳修喜爱的红梨花树。
梅花树
梅、兰、竹、菊,自古被称为“四君子”,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爱,一代文宗欧阳修,也莫能外。梅是一种冬天开花的树种,常常被用来象征冬天的希望和生命的坚韧。身处夷陵的欧阳修,太需要这种精神力量来支撑。
夷陵欧阳修文化广场上这个“维舟访梅”的雕塑,背后所对应的,就是欧阳修寻梅、赏梅、爱梅、咏梅的故事。
景祐四年冬,欧阳修陪好友丁判官乘舟游览峡江风光,在西陵峡口,看到岸边山坡,梅影隐约,时有暗香可闻。于是系船停泊,登岸寻梅,果然见到大片梅花傲然挺立,凌寒绽放。欧阳修与丁判官席地而坐,把酒畅饮,并即兴赋诗《戏赠丁判官》:
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这首诗以欧阳修在西陵江口折寒梅的情景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中劝告行人停下脚步,与他一同品美酒、赏寒梅,共迎春风的温暖,传递了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
欧阳修离开夷陵之后,写过一首《和对雪忆梅花》,开头“昔官西陵江峡间,野花红紫多斓斑。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以及中间“今来把酒对残雪,却忆江上高楼山。群花四时媚者众,何独此树令人攀。”的动人诗句,将欧阳修对夷陵梅花的深刻回忆和对梅花品格的无比赞美之情流露无遗。
如今,宜昌滨江至西陵峡口一带,无论是公园还是山野,处处都有梅的芳容,每逢隆冬或初春,赏梅者络绎不绝。
为了纪念欧阳修,民间有把峡州地区的梅花,称作“夷陵梅”之说。时光匆匆近千载,说不定,哪一片梅树下,就曾留下欧公的足迹......
因为欧阳修常寄情于山水自然,每到一处任职,就会遍游当地,所以他生平所爱的树还有很多。比如在其他地方曾喜欢的“欧公柳”“五角枫”等等,这些树呀,据说在夷陵欧阳修文化广场,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呢!
夷陵发布
金秋福利来啦!
为回馈广大读者,即日起,凡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beiyegena.com/bbygjc/1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