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土豆简介1
2、土豆的生长发育周期1
3、土豆的植物学特性2
4、土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2
5、土豆常见的栽培模式3
6、土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7、土豆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案4
8、土豆全程施肥方案6
土豆主要生育期及全程营养、植保方案1、土豆简介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土豆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2、土豆的生长发育周期可分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收获期。
1)休眠期: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具有休眠现象。休眠分为自然(生理)休眠和被迫休眠两种。自然休眠是由内在生理原因支配的。被迫休眠是由于外界条件不适宜块茎萌发造成的。
2)发芽期: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土。。
3)幼苗期:从幼苗出土,经历根系发育,主茎孕育花蕾,匍匐茎伸长及顶端膨大块茎具雏形。此期的生长中心是茎叶和根系的生长。技术措施是促根、促苗、协调茎叶与块茎的生长。
4)发棵期:也叫块茎形成期,从马铃薯的幼苗期(即6-8片叶)到第12或第16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块茎形成期(发棵期)。
5)开花期:现蕾在出苗后5-7周内,大部分品种会开花,部分品种会落蕾。
6)块茎膨大期:地下块茎开始膨大的时期,分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
块茎增长期(结薯期)(始花-盛花):从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平衡期开始,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块茎增长期(结薯期)。此期叶面积已达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淀粉积累期:从茎叶开始逐渐衰老,到块茎体积和重量继续增加。
该期生长特点是地上部向块茎中转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糖类,块茎日增重达最大值。淀粉的积累一直延续到茎叶全部枯死之前。
技术措施的任务是尽量保持根、茎,叶减缓衰亡,加速同化物向块茎中转移和积累,使块茎充分成熟。
7)成熟收获期:当茎开始减少,标志着成熟期开始,此时马铃薯薯皮开始变的结实。在生产实践中,马铃薯没有绝对的成熟期,收获时期决定于生产目的和轮作中的要求,一般当植株地上部茎叶黄枯,块茎内淀粉积累充分时,即为成熟收获期。
3、土豆的植物学特性1)根系:分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是种子繁殖所发生的根,有主侧根之分。须根系是块茎繁殖所发生的根,为不定根,无主侧之分。
2)茎秆:茎分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地上茎是由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简称茎),具有分枝性和再生性;地下茎即主茎的结薯部位;匍匐茎由地下茎节上的腋芽发育而成,顶端膨大形成块茎;块茎,马铃薯的块茎,是一缩短而肥大的变态茎,既是经济产品器官,又是繁殖器官。
3)叶片:奇数羽状复叶,复叶互生,呈螺旋排列,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和叶面养分吸收。
4)花朵:马铃薯为自花授粉作物。花序为聚伞花序。花柄细长,着生在叶腋或叶枝上,一般选择的栽培品种多为不开花品种。
5)果实:浆果,呈圆形或椭圆形,果皮为绿色、褐色或紫绿色,开花之后形成的一种浆果。
4、土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土豆的生长离不开温、光、水、土、肥。
1)温度: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以日平均气温17-21℃为适宜。块茎萌发的最低温度为4-5℃,芽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3-18℃。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芽条茁壮,发根早,生长速度快,
2)光照: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合强度高,块茎形成早,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较高。每天日照12时以下时,块茎形成早,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快,块茎产量高。一般早熟品种对日照反应不敏感,往较长日照条件下亦能结薯,晚熟品种则必须在短行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块茎。
3)水分: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湿度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最适宜。萌芽和出苗,可以靠种薯自身所含水分,故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幼苗期间,由于植株小,需水量不大,约占一生总需水量的10%-15%,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
块茎形成期,茎叶开始旺盛生长,需水量显著增加,该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30%左右,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为宜。
块茎增长期,茎叶和块茎的生长都达到一生的高峰,需水量最大,亦是马铃薯需水的临界期,保持田闻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
淀粉积累期需水量减少,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左右,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65%即可。后期水分过多,容易造成烂薯,影响产量和品质。
4)土壤: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但以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最适宜,特别是孔隙度大,通气良好的土壤,才能满足根系发育和块茎增长对氧气的需要。砂壤土上栽培马铃薯,出苗快,块茎形成早,薯块整齐,薯皮光滑,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马铃薯对士壤酸碱度的要求以pH:5.5-6为最适宜,
5)养分:马铃薯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十多种管养元素,即C,H,O、N,P、K、S、Ca、Mg、Fe、Cu、Mn、B,Zn、Mo。cl等。每生产kg块茎,需要吸收氛2.5-3.0kg,磷1kg,钾4-5kg。在马铃薯生中,幼苗期需肥较少,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需肥最多,约占生育期需肥总量的50%以上,淀粉积累期需肥又减少,约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
5、土豆常见的栽培模式1)设施栽培:拱棚等;
2)覆膜栽培:覆黑膜、覆白膜、覆银灰膜;
3)露地栽培: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6、土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三方面问题:土壤问题、病虫害问题和产量、品质问题。
1)土壤问题:板结、酸化、盐渍化、有机质含量低等;
2)病虫害问题:土传病害、叶部病害、病毒病、虫害,也可以分为苗期病害和中后期病害;
3)产量、品质问题:产量低,品质差。
7、土豆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案1)常见虫害:瓢虫、蛴螬、蚜虫、金针虫等;
2)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等;
3)叶部病害: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等;
4)根茎部病害:黑胫病、软腐病、环腐病、疮痂病、枯萎病、青枯病等。
土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案
注:此方案仅供参考,建议在发病初期使用,病害一旦发生,需在原有药剂基础上酌情增加用量,并连续、交替使用药剂2-3次。每次药剂需加上芸苔素和普罗迈斯。
8、土豆全程施肥方案注:该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当地地力条件、作物品种、用肥习惯、目标产量等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