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背叶根 > 白背叶根主治 > 正文 > 正文

一根甘蔗的共富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1/15 11:15:04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一台甘蔗种植机在地里来回穿行,韦金权在投料口放料,开行、下种、撒肥、盖土、盖膜一气呵成。半天时间,10亩蔗地铺上一片白膜。韦金权是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板兰村蔗农,“我们家种植甘蔗30亩,前些年亩产不到4吨,这几年增到6吨以上,全年种蔗总收入稳定在9万元以上。”甘蔗增产从哪里来?韦金权一语道破:“来自糖料蔗‘双高’(高产高糖)基地建设。”近年来,江州区通过党群共建蔗糖生产“第一车间”,先后引进14家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成立多家专业合作社,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4亿元,建成“双高”基地60万亩。“‘双高’基地平均亩产达6吨以上,甘蔗糖分达14%以上,为蔗农增收奠定扎实基础。”江州区糖业局局长金琪辉说。江州区有43.5万人,其中蔗农16.5万人,甘蔗种植总面积万亩,年产糖料蔗万吨以上,产糖量60万吨以上,被列入全国首个甘蔗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首批获得全国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具有“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江州区各级党委把发展甘蔗产业作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突破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驮卢镇逐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进一,同时也是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他通过合作社购买机器,采取土地托管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全程机械种植、收割服务,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还为村集体创收12万元。与此同时,江州区投入万元产业帮扶资金建立合作基金,推动36个脱贫村与5家制糖企业共同发展甘蔗生产,蔗糖企业每年按股份给予脱贫村分红5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夏日里,崇左湘桂循环经济产业园内,酵母厂、肥料厂、造纸厂、饲料厂纷纷加足马力生产。“4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月产量多吨,销售渠道畅通,大部分用于出口。”江州区湘桂乐斯福酵母厂负责人朱晓青说。“目前,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江州区,甘蔗榨糖,蔗渣造纸,蔗叶、制糖滤泥开发成有机肥,废蜜糖生产酵母,废水处理后灌溉农田,实现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江州区工信局局长马志林说,年江州区蔗糖循环经济产值达93.47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亿元。江州区推动政企联建,一方面扶优做强制糖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拉长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引导企业通过蔗区道路建设、结对帮扶、优先聘用脱贫户到企业工作等方式,反哺“第一车间”。近年,江州区5家糖企每年投入3.5亿元,出台对甘蔗“双高”基地项目、蔗农的肥料蔗种、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让蔗农普遍受益。“我们种甘蔗都与糖厂签合同保价收购。糖厂付蔗款快,加上国家有补贴,大伙种蔗信心更足了。”罗白乡强胜村蔗农黄崇斌说,现在,企业一星期内就能完成蔗款兑付,农民种蔗积极性提高,企业原料来源也得到了保障。江州镇渠座村蔗农蓝文砖与甘蔗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家里近50亩土地种植甘蔗近30年。“我家去年卖蔗收入15万多元。”陈成增说,这些年通过种植甘蔗,住进了新楼房,开上了小汽车,也在城区买了房子。日前,江州区/年榨季圆满收官,累计入厂原料蔗.13万吨,总产糖64.29万吨,农民种蔗总收入26.61亿元,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59万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我们通过一根甘蔗,走出乡村振兴‘共富路’,不断夯实民族地区发展根基,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江州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未来,江州区将持续推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边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陆华勇、王功孝)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beiyegena.com/bbygzz/16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白背叶根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1025465号-8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