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白背叶根 > 白背叶根主治 > 正文 > 正文

试答钱学森之问教育之根,在经典书籍经典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4/10 12:18:13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www.wzqsyl.com/Speciallist.asp

为什么要背诵?

因为只有背下来的东西,才会进入你的潜意识,才能随时调用出来,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生发创造,才是你的。

所以有人说,“记忆是学习之母,运用是学习之父”。

记忆是输入,运用是输出,就如同手机的充电和放电,必然是先充电才能放电使用,就如同掌握驾驶技术,必然是先到驾校学习,拿到驾照后,再开车上路,一定不能是先开车上路,那太危险了,害人害己。

孔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都强调了要先学习再行动,要先“输入”再“输出”,要先“充电”再“放电”,通过学习掌握了行动的技能再去行动,这才是有效的、高效的行动,否则,大规模行动极有可能变成大规模出错。

同样,先记忆,再运用,这也是学习、做事的应有之义。即便是学习数学,也得先把公式定理背下来。

为什么要传承经典?

经典,是流传上千年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书籍,其中的智慧、思想是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对人们的行动永远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人的人性和宇宙的规律、自然的法则等等是不会改变的,而经典就来自于人性,就根植于宇宙规律,就来源于自然法则。

综上,一言以蔽之曰:人学习经典需要背诵,人的学习需要背诵经典。

所以,中国古人是懂得教育的,古人培养出来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昨天在文章中提到了三类大人才:两位圣贤,数不胜数的文臣能臣,层出不穷的武将忠臣。

中国古代还培养出来了很多很多的人才。

文学家:屈原、宋玉,杨雄、司马相如,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白居易、刘禹锡,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科学家(数学家、医药学家等等):张衡,祖冲之,贾思勰,李冰,陆羽,宋应星,郦道元,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徐霞客……

思想家(教育家):孔门十哲(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曾子,子思,孟子,周濂溪,张横渠,程明道,程伊川,朱熹,陆象山,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魏源,严复,梁启超……

儒商(企业家):子贡,范蠡,白圭,吕不韦,沈万三,伍秉鉴,胡雪岩,乔致庸……

不仅包括上面提到的中国古代各界贤才,就连西南联大时期的很多大师级的人物,他们都是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长大的!

所以,我们中国古人真的是懂得教育的!

那么,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答案到底在哪里?我认为,答案就在这里,就在读经典与否!

那么,我们今人教育(读书、背书)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的教育全部在卷中考、高考,考试没问题,古代科举、今天高考都没问题,考什么就是有学问的地方了。考什么,必然就会学什么,目标导向,考试就是指挥棒。学得内容高明,孩子们就容易成为高明的人,我们的国家才容易出人才,人才辈出的教育,不正是钱学森先生向往的教育吗?

教育的目的一定是开发人性,开发人性的全幅性和人性的全程性,教育有三个原则,分别是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如果这个教育的三原则没有把握住,教育是很难做出大成就的。

教育的时机是三原则中相对比较容易好把握的,至少全天下的父母都知道孩子6岁要上小学了,当然了,教育只能从6岁开始吗?还有没有其他开始时间更合理、更重要的教育时机呢?一定是有的,西方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教育可以早到胎教。

不管怎样,相比较而言,教育的时机还算是说得过去的,出现偏差较大的地方是在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内容,上文已经讲得比较多了,就是以经典为教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高度会涵盖低度!

教育的方法,利用孩子13岁以前的黄金记忆期,抓紧时间多读多背!因为孩子到了13岁、15岁以后,记忆力比之前大幅度下降,理解力开始发展起来,所以,13岁之前以读、背、记忆、具象运思为主,13岁以后以理解、思考、逻辑、思维、抽象运思为主。这就是教育的方法,参天地化育的教育方法。

我在年进入国学教育领域,至今10年了,一直在推动经典教育的广泛传播、深度实践,我的学生一半时间学习体制课程,一半时间读背经典,是谓“经典教育进体制”,这是我目前想得到、见到的最佳的教育模式。

我自己带着、陪着孩子们读书,正应了孟子所说的那句话: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愿人生至乐,你我皆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ibeiyegena.com/bbygzz/16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白背叶根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1025465号-8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