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有一种野草是他们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就是翻白草,又因其根茎被农村娃当作美味零食而广受欢迎。翻白草,植物学名为委陵菜,但人们更习惯亲切地称之为“翻白草”或“鸡脚草”、“鸡距草”、“老鸹爪”,这些别名源于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单数羽状复叶边缘呈锯齿状,形似鸡脚。
翻白草属于蔷薇科委陵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尤以南方居多,常见于低丘山坡、草地、疏林、草丛、沙地、路旁、河岸等处。其茎直立,高约30厘米,全株覆盖着密集的白色茸毛,分枝处生有不定根,奇数羽状复叶通常有3到15对。叶片两面颜色迥异,正面呈绿色,背面却是白色,因此又得名“天青地白”。
尽管翻白草的叶子在某些场合并不讨喜,但其地下根茎却备受青睐。根茎形状酷似“人参”,口感似鸡肉,故有“鸡腿参”、“鸡腿儿”、“湖鸡腿”等美誉。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这种“鸡腿参”成为农村孩子们童年的美好回忆,陪伴他们度过了无数个饥饿的日子。
不仅如此,翻白草的嫩叶在贫困年代也被视为宝贵的“救命粮”。每年4至6月正值翻白草采摘季,许多老人至今仍保留着食用翻白草嫩叶的习惯,无论是清炒、炖汤,还是搭配面条烹饪,都能制作出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的菜肴。翻白草富含粗蛋白、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磷、钠、钙、锌、硒等多种营养元素,长期适量食用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还有助于美容养颜,益处颇多。
一种承载着乡土记忆的野草,不仅因其独特的叶色反转而得名,更因其广泛的药用价值而备受瞩目。其全草及根部皆可入药,尤以根部药效显著。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环境变迁,翻白草的命运发生了剧变。昔日田野边、林缘下,这种寻常可见的野草如今却踪迹难觅。农民过度依赖化学除草剂,加之环境破坏的加剧,以及人们为追求其药用价值的过度采挖,使得翻白草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昔日农村娃口中的“鸡腿参”已然成为稀罕之物。想品尝这份自然的馈赠,如今却需费一番功夫,甚至难以寻得。
你们的家乡是否还留存着翻白草的踪迹?那叶背泛白、曾是农村孩童口中美味的“鸡腿参”,是否还能在你们的记忆中唤起一丝熟悉的乡愁?如若有幸在家乡的土地上偶遇这日渐罕见的植物,恳请您能善待并保护之,因为每一株翻白草的存在,都是对自然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翻白草从曾经的遍地可见到如今的极度稀缺,映射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现实。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原本和谐共存的人与自然关系趋于紧张,生物资源遭到无节制的开发与破坏;另一方面,人们对传统医药价值的认识与保护意识仍有待提升,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念亟待深入人心。翻白草的现状,正是这一矛盾现象的生动写照,提醒我们应当在追求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同时,不忘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珍视并传承那些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本土生物资源,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属于科普文章,不构成用药建议,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