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是一种常见且较难防治的真菌病害,属于喜温高湿型病害(适温20-25℃,空气湿度90%以上),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茎、花和果实也会受害。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色褪绿斑点,叶背面初生白色菌丝,后形成灰褐色霉层,即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由于病菌靠气流传播,发病后,可快速蔓延,暴发成灾,一般减产20%-30%,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
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可选用甲基硫菌灵、多抗霉素、氟硅唑、嘧菌酯、己唑醇、戊唑醇等单剂,也可选用苯甲·嘧菌酯、春雷·王铜、氟菌·肟菌酯、氟菌·戊唑醇、肟菌酯·戊唑醇等复配制剂,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和中下部叶片,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2、加强田间管理,重点在于控湿及提高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在番茄生长期内,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施磷肥,增施钙肥,控制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密植,适时整枝打杈、坐果后适度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浇水宜上午浇,苗期小浇,定植时浇透,开花不浇,结果后重浇,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若是保护地栽培,要及时调控温湿度,补充光照,尽量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3、严把种子育苗关,在种植番茄前,选用高抗叶霉病的品种,做好种子消*,可采用温水浸种,或用咯菌腈、克菌单拌种。
4、合理轮作,一般发生过叶霉病的田块不宜再种番茄,可与非茄科蔬菜轮作3年,降低田间病菌基数。